一网通办 HOME English

专业介绍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2023年06月15日 阅读量:427返回列表

一、专业介绍

本专业响应“交通强国”战略,面向节能减排和城市交通发展的重大需求,紧密关注新能源发电、新能源交通、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相关的工程技术,培养在风能、太阳能、氢能及储能等新能源领域,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与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交通领域的新工科交叉型,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新工科交叉理论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

42EE7

本专业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以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工程热力学、机械设计等为主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新能源发电与利用、多能变换与并网技术、新能源轨道交通等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通过新能源科学技术方面的实践训练,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以满足国家交通与能源发展对新能源领域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

专业代码:080503T

专业名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28FEB

新能源专业学生实习实践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的低碳发展战略需求,热爱祖国、身心健康,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国际化视野,具备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深厚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能够系统掌握新能源发电(含太阳能光/热发电、风力发电、氢能与燃料电池等)、新型储能材料(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电力储能)、新能源汽车(智慧交通、新能源利用)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先进知识。

毕业生能从事新能源发电、电力系统、交通领域相关的工程设计、运行管理、技术开发、科学研究以及教学等工作,为国家新能源相关产业及交通强国战略服务。

266B3

新能源专业学生实习实践

1AE56

新能源专业学生实习实践

三、专业毕业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工程基础,系统掌握新能源领域的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具体毕业要求如下:

1)工程知识:能够将高等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高等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结合新能源发电、新型储能、能源变换和新能源汽车等专业知识,通过文献研读、科学调研及实验分析等有效方法研究新能源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太阳能、风力与氢能等新能源发电,化学、机械与电力等储能材料,新能源变换与并网,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与创新: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新能源发电原理、储能原理、新能源变换/并网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应用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新能源领域的复杂科学与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仿真、计算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建模与分析求解,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新能源交通专业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复杂工程项目和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新能源领域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社会、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能源、交通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具备正确履行自己责任的能力。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工程项目或技术开发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7E7

新能源专业科研训练指导

EC9F

新能源专业学生参与科研

四、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 学士

五、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公共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军事理论、军事技能、英语I、英语II、通用学术英语、体育I、体育II、体育III、体育IV、体育健康课程I、体育健康课程II

学科基础课程:高等数学I、高等数学II、线性代数B、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与实验I、大学物理与实验II、计算机程序设计

通识教育课程:通识课程I(个人修养)、通识课程II(美育)、通识课程III(劳育)、通识课程IV(创新创业)

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制图、新能源材料、工程化学、电化学、工程热力学、电工电子材料I、电工电子材料II、信号与系统、电机学

专业核心课程:太阳能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氢能与燃料电池、新能源变换与并网技术、电力系统与综合能源系统、储能原理与技术、电化学储能、新能源汽车

实验课:新能源发电实验、电化学储能实验、新能源变换实验、新能源汽车实验

最新通知
Baidu
sogou